索引号: | junanxianjnsd7013/2025-0000002 | 公开方式: | 主动公开 |
发布机构: | 莒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| 组配分类: |
儿童发热性疾病相关知识科普
|
发布日期:2025-05-27 作者: 浏览次数: 字体:大 中 小 |
发热是孩子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的主要症状之一,因为发烧很容易导致家长出现焦虑和恐惧。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它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,门诊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孩子是以发热来就诊的,发热的原因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: (一)感染性发热:主要由细菌、病毒、真菌、寄生虫等感染引起,常见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、化脓性扁桃体炎、肺炎、脑炎、出疹性疾病等。 (二)非感染性发热:常见于血液病、肿瘤性疾病、风湿免疫相关疾病、心因性发热等。 幼儿急疹(较常见) 幼儿急疹是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,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之一,高峰年龄为6-15月龄。 1、临床表现 持续3-5日高热,体温可达39℃或以上,热退疹出,皮疹呈细小密集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,首先出现于颈部和躯干,后扩散至面部和四肢,一般2-3天开始消退,无色素沉着及脱屑。 2、治疗 大多数情况下,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对于高热患儿,及时应用退热药,出现惊厥及脱水的患儿,要及时去医院就诊。 发病期间,注意事项: 1.让孩子多休息,直至体温正常。 2.补充适量的液体,防止脱水。不局限于纯水,如奶、清汤及果汁等。 3.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浴,以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。 4.孩子出疹期间,可能会出现烦躁、哭闹、难以安抚等情况,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(不常见)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,简称传单,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,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口亲密接触传播,儿童高发年龄为4-6岁。 一、典型临床表现: 三联征—发热、淋巴结肿大、咽峡炎。 (一)发热:大多数患者均有发热,不规则发热,体温38.5-40℃不等,持续数天至数周。 (二)淋巴结肿大:在第一周达峰值,一般无黏连,无压痛,无化脓,皮温不高,2-3周内逐渐消退。 (三)咽部炎症和扁桃体渗出液,呈白色、灰绿色 (四)病毒侵犯鼻咽部淋巴组织,引起增生、淋巴回流障碍,一些患儿出现鼻塞、打鼾、眼睑水肿等表现 (五)其它:肝脾肿大、皮疹等 二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相关检查? 1、查体:口腔视诊明确有无扁桃体肿大和咽峡炎; 全身浅表淋巴结触诊;腹部有无肝脾肿大。 2、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+异常淋巴细胞计数;肝肾功能,检测肝酶、胆红素是否有升高;EB病毒特异性抗体、核酸检测 3、腹部B超:有无肝脾肿大 三、治疗: (一)对症支持治疗为主。高热时应用退热药物,出汗后注意多饮水,充分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。 (二)抗病毒治疗,主要药物有阿昔洛韦、更昔洛韦。 (三)并发症种类多,应提高警惕,注意以下紧急情况; 1、气道梗阻的患者,出现呼吸困难,给予糖皮质激素,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。 2、多数患者都有脾大,若突然出现急剧的左上腹疼痛,应警惕脾破裂,及时就医。 引起发热的疾病种类繁多,孩子出现发热,尤其是反复发热或发热持续1周以上的情况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,结合相关表现,给予规范治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