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理单位(章)县文广新局 建议编号:25号
建议人 |
陈月兴、陈磊 |
所在团 |
县直一团 |
建议 名称 |
关于整合社会资源实施精准文化扶贫的建议 |
||
办 理 意 见 |
近年来,县文广新局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市、县扶贫工作部署和要求,切实承当起文化部门扶贫工作责任,着力解决贫困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、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,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,不断满足贫困村群众的文化需求,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。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。莒南县文广新局以满足贫困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,继续按照“文化点亮梦想,携手共奔小康”的思路,对全县58个省定贫困村,在部门、行业资金、项目、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,跟踪指导、靠上服务。莒南县文广新局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,会上与各乡镇签订《2017年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》,对全县2017年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,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局属各单位、科室及各有关镇街。 二是积极推进文化服务平台建设。今年,县文广新局指导贫困村,整合党员教育、宣传文化、科学普及、团委妇联、体育健身等设施,建设综合文化活动室。确保27个省定贫困村建成文化室和农家书屋,实现全覆盖。争取省市文化、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支持,重点支持10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或提升、改造综合文化活动室,保证全部省定贫困村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。鼓励支持贫困村因地制宜,建设简易小广场,为群众提供活动场所,确保到2017年底,100%的省定贫困村建有文化小广场。 三是开展公益文化活动。组织引导公益文化活动向贫困村延伸,让贫困村群众享受到均等的基本文化权益。积极开展“一村一年一场戏”工程和“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”工程,组织文艺工作者赴省定贫困村演出,为贫困村免费放映公益电影。 四是实施应急广播“村村响”、有线电视、地面数字电视、卫星电视综合信号覆盖工程。整合农村、社区现有的广播设施,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完善提升,做到“响声”清晰、覆盖全村;有线电视、地面数字电视、卫星电视综合信号实现“户户通”,切实解决贫困村收听收视难的问题。2017年,全部贫困村与全县村、社区同步完成有线电视、地面数字电视、卫星电视综合信号全覆盖,实现应急广播“村村响”。 五是实施文化产业扶持工程。鼓励引导贫困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,对于有特色文化资源的贫困村、有一定传统文化技艺或爱好的贫困户及省、市确定的特别困难户等予以重点扶持,为贫困村、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一条文化新路。 六是实施公益文化活动进村入户工程。延伸“一村一年一场戏”、“一村一月一场电影”服务到全部贫困村,将其纳入到送文化下乡、公益电影放映公共服务覆盖范围。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中,优先安排到贫困村演出、放映, 2017年底确保贫困村达到普通行政村标准,采取标准化放映模式,根据群众需求,及时调整演出、放映内容。 七是实施贫困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。深入开展“种文化下乡”,在贫困村培育一批文化艺术爱好者,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落文化活动开展。到2017年底,为全部贫困村分别培养1名文艺爱好者。支持引导广场舞健康有序发展。通过开展培训、发放音响等方式,支持贫困村群众组织参与广场舞。择优推荐优秀表演队参加各级的广场舞汇演、比赛等,示范引导广场舞队健康开展活动。目前,今年已举办了两期广场舞培训班,58个省定贫困村均派学员参加了为期二天的培训学习。 八是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工程。推进乡镇历史纪念室建设。督促镇街建设突出区域特色的历史纪念室。确保2017年,全部镇街建有历史纪念室。推进贫困村村情民俗展示室建设。在推进贫困村旧村改造的同时,注意保留文化遗存。县文化部门、镇街综合文化站帮助其提前谋划,提前收集整理文化资源线索,与新社区、新村建设同步进行保护建设。鼓励贫困村围绕当地历史沿革、重大事件、重要人物、民俗资源、红色文化、镇史、村史、特色地域资源等,建设历史纪念馆或乡村民俗展示室、特色非遗项目展览展示馆等,留住乡愁,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。 |
单位负责人:彭圣学 办理人:陈鑫
2017年6月22日